新闻资讯

news
首页 -新闻资讯 -电子资讯 -主要连接器制造商及全面报告

主要连接器制造商及全面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3作者来源:金航标浏览:1019


图片

国内大陆:

贵州航天电器

永贵电器

电连精密技术

合兴集团

陕西华达科技

深圳市通茂电子司

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

长盈精密

意华股份

信维通信

日海通讯

吴通控股

四川华丰

慈溪市凯峰电子

瑞宝股份

昆山科信成电子

乾德电子LCN等

01

行业概况


1、连接器是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元件


连接器是一个关键的功能元件,它利用电信号、光信号以及机械力量,使得电路或光通道得以接通、断开或转换。它主要用于连接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或光信号,实现信号的传输和电磁能量的传递。同时,它还能确保在系统与系统之间,信号不失真且能量无损失。因此,连接器是构建完整电路系统电气连接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

图片

按照传输的介质不同,连接器可以分为电、微波射频、光、流体连接器等。其中,电连接器用于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连接;微波射频连接器用于微波传输电路的连接;光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流体连接器保障液体冷却系统环路中各部件间的快速连接和断开。

图片

2、连接器的结构及生产方式
连接器结构清晰,接触件为核心部分。从结构上来看,连接器主要包括接触件、绝缘体、外壳和附件四大部分。接触件作为连接器的核心部分,一般由阳接触件和阴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接触对的插合从而实现电连接。阳接触件的形态一般为插针和插片式,材料为黄铜和磷青铜。阴接触件即为插孔,对结构的弹性要求较高。绝缘体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外壳是连接器的外罩,不仅可以给连接器内部的插针和绝缘体提供机械保护,同时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保证插头和插孔之间的精密连接,因此对精密度的要求较高。附件则由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组成。其中结构件是连接器中成本占比[敏感词]的环节,根据瑞可达招股说明书,结构件成本(壳体、插针插孔等)占比约为42%,金属原料成本(铜材、合金材料等)占比17%,塑胶材料(塑胶件、塑料粒子等)、线材(电缆、电子线等)、元器件(继电器、传感器、熔断器、PCB等)分别占到成本的15%、11%、6%。

图片

生产方式:冲压和注塑是连接器生产关键环节,决定产能上限。连接器端子和金属配件经过铜材冲压成型之后电镀制成,塑胶壳体由塑胶粒注塑而成。其中电镀环节多数采用外协加工,注塑和冲压是制约生产产能的主要瓶颈。鼎通科技上市前冲压设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注塑设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100%以上,成为公司产能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

图片

3、连接器优点及主要功能
连接器为两个电路子系统提供一个可分离的界面,一方面使得零部件或子系统的维护或升级不必修改整个系统;另一方面提高了零部件的便携性、外围设备的拓展能力,使得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
各种类连接器实现的功能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别连接器在设计和制造要求的差异。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为单一的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或光连接器生产企业。国外的泰科安费诺等连接器巨头企业同时具备生产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光连接器的能力。

图片

4、国家政策支持连接器行业发展
作为实现电子系统连接的必要节点,连接器行业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9月《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我国光电接插元件行业提出2025年具体目标,预计至2025年我国光电接插元件行业销售额达到3967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目标为6%。

图片

02

市场现状


1、连接器行业规模超全球增速,需求端行业变革助国产商发力


需求端我国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分为北美、欧洲、日本、中国、亚太五大区域,占据全球市场95%以上的份额。北美、欧洲和日本连接器市场增长缓慢,而以中国及亚太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2011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为23.10%,2021年上升至32.03%,位列第一,市场规模是249.78亿美元,成为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引领全球,使得我国连接器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图片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稳中有进。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统计,全球连接器市场呈现先增后降再增长的趋势,规模由2010年的479.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42亿美元,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市场规模降低至627.3亿美元,2021年恢复增长,达到779.9亿美元。2011-2021十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3%,2022年进一步增长至798.5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超过900亿美元。

图片

国内连接器市场规模扩张增速超全球水平,新能源汽车、数据通信、电子制造等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提振市场增长。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2013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为139亿美元,2021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增长至249.7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6%,整体维持较高增速,2022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至265亿美元。

图片

2、海外厂商主导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发展打开国产化机遇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广阔发展潜力。根据Bishop & Associates统计数据,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0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8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6.95%,2022年同比增长7.82%。随着终端市场的扩张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对产品需求的拉动,连接器市场有望继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超900亿美元。

图片

连接器行业具备市场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的特征,竞争较为充分,行业竞争格局相对集中,长尾玩家较为分散。连接器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许多技术壁垒较高的细分产品和应用领域。部分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在多个应用领域占优,而建立时间较短、资产规模较小的领先企业则以细分领域的优势产品作为切入点。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连接器市场逐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据Bishop & Associates,全球前10大连接器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从1980年的38.0%上升至2021年的55.4%。欧美、日本的连接器跨国公司由于研发资金充足及多年技术沉淀,在产品质量和产业规模上均具有一定优势,往往在高性能专业型连接器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不断推出高端产品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主要连接器生产商根据其自身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泰科、安费诺、莫仕等全球性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在通信、航天、[敏感词]等高端连接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将大量的标准化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企业,利润水平相对较高。日本的矢崎JAE等连接器企业,利用其在精密制造领域的优势,在医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连接器产品方面占有较高份额。中国台湾地区则通过代工生产,逐步形成了鸿海精密、正崴精密等领先企业,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立成本优势,具有较强工艺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在消费电子连接器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

图片

国内厂商在部分细分领域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成为国产连接器企业发力的重要赛道。相比国外的知名连接器企业,国内连接器生产厂商发展起点相对较低,技术储备有所差距。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尤其以通信领域技术迭代、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崛起、电子制造服务产能转移等为契机,国内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中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国内连接器制造企业凭借较强的工艺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更为贴近客户以及反应迅速灵活等优势,快速形成了规模优势,在制造成本、产品品质上已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连接器企业已经在5G通信、军用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大幅提升,国产汽车连接器领域有望持续受益。

3、头部厂商差距缩小,中国连接器目前已具备国产替代技术基础,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连接器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连接器行业大规模的并购热潮。据TTI,1985年到2018年,连接器行业共发生589项并购,1985-1999年共计126起,2000年开始并购速度明显加快,共计完成收购463项并购。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头部厂商内部差距逐渐缩小泰科电子、安费诺莫仕形成较为稳固的龙头地位。1980年以来泰科持续保持连接器行业Top1的地位,安费诺从1980年的第二名跌至2000年第五名,2010年升至第三名,2015年升至第二名。莫仕从1980年第十名升至1990年第二名,又于2015年跌落至第三名。泰科电子、安费诺和莫仕的内部差距逐渐减少,泰科电子和安费诺的市场份额之差从2014年的7.1%降低到2020年的3.6%,安费诺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较泰科更为强劲。

图片

高需求和低成本驱使连接器产业链向亚洲地区转移高需求:根据瑞可达招股书和Bishop & Associates统计,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中国、亚太(不含日本和中国)五大区域,占据全球连接器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北美、欧洲和日本连接器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态势,而以中国及亚太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成为推动全球连接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已超过欧洲、北美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市场规模占比也从2011年的23.10%提升至2020年的30.4%。低成本:根据瑞可达招股书,连接器的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将近50-65%,直接人工成本约10%,制造成本约25%~35%。原材料主要包括黄金、铜材、塑料等,属于大宗商品,受宏观条件影响,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人力成本属于刚性成本,常年稳定在10%左右,亚洲地区相对低价的劳动力成为吸引连接器企业在亚洲设厂的重要驱动力。

图片

基于中国强劲的需求和相对低价的劳动力,国际连接器龙头企业纷纷在中国增资设厂,实施本地化战略。以第二大连接器企业安费诺为例,安费诺通过并购连接器外企在中国的代工厂入局中国市场,如今在中国的事业部高达30多家。根据公司年报,2020年-2022年安费诺在中国的长期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等)持续增加并且均高于其在美国的长期资产。泰科也于2022年10月20日宣布昆山工厂一期正式投产,同步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投产时间为2024年。昆山工厂是继苏州三大工厂之后,汽车事业部在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布局。

图片

中国市场连接器需求强劲,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2022年中国连接器需求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仅有一个中国连接器企业跻身全球Top10连接器厂商的行列。国内高端连接器市场仍被国际龙头厂商所占据,中国本土连接器厂商供应规模偏小而分散。
从细分品类来看,除了在军品领域具备垄断地位以外,国内供应商多以消费电子连接器等产品为主。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连接器领域,三资连接器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未来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及国内企业规模化发展,连接器国产替代水平有望逐步提升,优质厂商将持续成长。

图片

中国厂商已具备国产替代技术基础。汽车连接器市场主要由欧美以及日本的传统连接器公司所主导。这些海外巨头在客户积累、生产流程、产业规模等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此外,汽车零部件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检验认证周期较长,海外巨头在产品系列储备和合规认证方面具备优势。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国内连接器厂商快速发展,中航光电、瑞可达等厂商的连接器产品性能已接近海外龙头水平,具备国产替代技术积累。

图片

03

行业壁垒


1、技术和人才壁垒

连接器综合了力学、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学科门类,属于多学科综合应用行业,需要企业具备多种专业技术人才。连接器应用范围广泛,品种规格繁多,常需根据客户产品的更新而不断研发出新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能力,并拥有经验丰富的设计研发人员,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近年来,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连接器企业开始引进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也对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设计研发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形成经验丰富技术团队,对拟进入连接器行业的企业构成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2、客户认证壁垒

由于连接器质量对终端产品的功能发挥至关重要,终端产品的大型制造商一般会要求对连接器生产企业进行必要的供应商认证,以稳定供货渠道及产品品质。供应商认证一般会对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设施设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历史业绩、经营状况等提出严格的要求,并经过资质评审、产品评审、商务评审、小批量试供货、批量供货等环节,才能正式成为其合格供应商,而完成全部认证所需时间较长,甚至需要一年以上。通过供应商认证的连接器生产企业将与客户建立较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也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连接器行业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机制以及长期策略合作关系,对拟进入连接器行业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3、规模和品牌壁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下游行业的发展,下游行业对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环境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连接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对连接器生产企业的产品品质、研发实力、价格水平、交货期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下游客户一般会选择规模大、知名度高、信誉良好、产品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新进入企业由于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低,品牌知名度低,很难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

04

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概述


连接器上游为原材料生产,中游为连接器制造,下游为连接器应用。上游:原材料生产。制造连接器的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电镀材料、塑料材料和架构材料。中游:连接器制造,是通信连接器厂商所在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产品研发、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注塑、冲压、压铸、电镀、装配和检测等工艺。下游:连接器应用,主要覆盖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

图片

2、下游领域最主要应用为汽车、通信,汽车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显示,汽车、通信市场占比分别为22%、21%。2021年汽车连接器的市场规模约为170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4.52亿美元,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占比以及汽车智能化渗透率的持续,有望持续带动汽车连接器的市场规模的增长。其他占比较高的包括计算机(16%)、工业(12%)。

图片

3、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不同连接器设计上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据瑞可达招股说明书,不同应用领域的连接器需要满足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等三大基本性能,且因其应用场景不同,在功能特征、技术水平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汽车连接器:汽车领域是全球连接器最大应用场景,因汽车领域的安全性要求,汽车连接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性能侧重点为高电压、大电流和抗干扰等电气性能,并且需要具备机械寿命长、抗振动冲击等长期处于动态工作环境中的良好机械性能。汽车领域连接器产品的技术难点为接触电阻设计和材料选择技术,需要满足接触电阻低、工作时温升小的要求;此外产品需要具备高防护等级、抗冷热冲击、抗振动冲击等性能,故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仿真分析能力和失效模式分析能力。目前,汽车连接器主要是以电连接器为主,但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车载射频连接器也开始应用。
通信领域:通信领域是全球连接器第二大应用场景,连接器产品需要满足特性阻抗、[敏感词]损耗、电压驻波比等电气指标,需要实现低信号损耗、低驻波比、微波泄漏少等功能要求。通信技术变化快,因此,该领域连接器产品多为定制化产品,通信领域会同时使用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光连接器。在通信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侧,高速连接器需求占据较高比例;在无线基站侧,由于5G MASSIVE MIMO技术的出现,射频连接器需求占比较高。通信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侧的高速数据连接器产品迭代快,传输速度提升是产品主要发展趋势,对于连接器厂商的设计能力、电磁仿真能力、精密制造能力要求非常高;并且由于产品型号众多,研发过程中模具、设备等投资规模需求巨大。通信高频连接器在微波信号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衰减、波形干扰等影响通信质量的情况;同时,5G通信技术对于连接器的浮动容差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连接器的阻抗补偿设计、仿真能力系产品设计工艺中的技术难点。通信领域技术快速迭代,使得该领域连接器厂商需要具备产品预研能力,才能保持连接器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匹配性。
工业级交通:工业及交通等连接器包括以下多个应用场景:风能、太阳能、工业机器人、机械设备、电梯、轨道交通等,连接器产品多为电连接器产品。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连接器处于的环境多变,甚至可能被应用于高温、低压等[敏感词]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使用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在工业及交通领域的连接器产品必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此外,为了减少因连接器损坏、机器停机检修带来的经济损失,连接器产品更长的安全使用寿命是工业及交通领域的需求方向。工业及交通等领域连接器产品寿命周期较长,产品迭代速度慢。
除前述领域以外,连接器产品的应用领域还包括[敏感词]、航天航空等特殊领域。为具备在[敏感词]或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资格,[敏感词]或航天航空连接器供应商需要接受有权部门严苛的审核和批准过程,且存在较强的国家地域限制。此外,航天航空连接器必须经受严格的除气(材料中可能含有随时间推移释放有害气体的化合物,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化合物消除掉)及余磁(可引起与其他机械装置的相互作用)消除检测,以确保其在航空应用中能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连接器产品需要极其可靠,必须具备承受严峻环境条件(外界冲击、[敏感词]高低温及振动)考验的性能。最后,因为向太空发射航天器的费用与其所推进的有效负荷直接相关,所以所用连接器越轻越好。

图片

05

竞争格局


1、总体格局:泰科、安费诺、莫仕位居前三,立讯、富士康跻身前十


全球连接器市场仍然被海外龙头占据主导地位,龙头厂商下游全市场布局,整体竞争力较强。从全球连接器厂商竞争领域来看,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Molex(莫仕)、Amphenol(安费诺)这三家美国大型厂商在各个细分领域排名均靠前,泰科、安费诺和莫仕三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体份额的30%以上。在全球范围内,连接器市场呈现逐渐集中化的趋势,全球前10大连接器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38.0%上升至2020年的60.8%。海外的连接器龙头公司在连接器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且每年研发上加大投入,在产业规模和前沿研究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同时龙头厂商在多个下游市场进行全面布局,逐步提升自己整体的竞争力。且在新品方面通过制定产品标准,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图片

2、细分格局:各个领域海外厂商均占有[敏感词]优势,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国产厂商具有相对优势
泰科、安费诺、莫仕在大部分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国内部分厂商在部分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对比全球连接器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国内连接器市场相对来说还缺乏如泰科电子、莫仕等连接器巨头,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且均是专注于细分的连接器领域,对接的下游市场领域不够全面。但是,近年来国内公司在个别细分领域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抓住了市场高速发展的良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比如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领域,中航光电在[敏感词]及航空航天领域均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军用电子是目前国产连接器厂商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后续随着国产汽车竞争力大幅提升,汽车连接器领域有望成为国产连接器厂商占据头部地位的下一个细分领域。

图片

图片

海外龙头企业于多应用领域占优。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跨国连接器企业在多个应用领域占优,而建立时间较短、资产规模较小的领先企业则以细分领域的优势产品作为行业切入点。泰科、安费诺、莫仕等全球性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在通信、航天、[敏感词]等高端连接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在通信连接器市场中,海外龙头占据领先优势地位,尤其在数据中心等应用上。根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集中度较高,安费诺与莫仕位列前二,CR2达35.7%;
在汽车连接器市场中,海外龙头同样占据[敏感词]领先地位,其中泰科的领先优势明显,2019年泰科在汽车连接器市场的市占率近40%。此外,日本矢崎、航空电子等连接器厂商,利用其精密制造优势,在医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领域连接器产品占有较高份额。
3、国内龙头:整体规模快速提升,汽车有望成为下一细分突破市场
国内厂商整体的体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车载领域有望补强。国内在消费电子连接器领域,诞生了像立讯这样的龙头企业,但是在汽车和通信连接器领域公司目前呈现多而不强,精耕细分领域的特点,缺乏与泰科电子类似的全球领先的连接器综合性公司。然而随着国产替代化和智能汽车等行业趋势逐步走强,国内连接器行业有望诞生与海外巨头企业相媲美的综合性公司。我们挑选了国内10家代表性公司,根据每家公司的连接器业务表现。可以看到,十家连接器厂商的营收之和为342亿元,仍低于泰科电子营收,国内连接器厂商业绩提升空间广阔。

图片

高压连接器市场格局酝酿新变化,汽车领域国产替代化趋势增强。目前高压连接器领域以泰科、安费诺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仍然占有优势,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高压连接器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趋近国外龙头厂商,同时在市场上也有不断的突破。以中航光电瑞可达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在汽车高压连接器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商务车和部分乘用车市场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化。随着国产厂商的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车厂采用国产高压连接器的趋势将越来越强,高压连接器的市场格局有望产生新的变化。
总体来说,与海外巨头相比,我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起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对高端精密电子产品需求急速增长,促使了上游连接器行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突出的企业,逐渐打破了国际连接器行业龙头企业对技术的垄断。以汽车连接器为例,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为我国连接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连接器企业更贴近下游整车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在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06

相关公司


1、瑞可达


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1月,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公司专注于连接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系国内知名连接器生产制造商,行业地位名列前茅。主要产品分为连接器类、线缆组件类、系统模块类等,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电动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防务设备等领域。

公司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初创阶段(2006年-2008年)-初入市场,奠基光电连接器:2006年成立之后,公司以射频、低频连接器产品为基础开始进入通信系统领域,自主研发并推出用于通信基站电调天线嵌入式控制系统的AISG系列产品;2008年起相继推出光器件及组件产品,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电、微波、光连接器产品的企业,并且积极开拓其他应用领域市场。

成长阶段(2009-2014年)-优化产品,拓宽市场及客户群体: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连接器产品在诸多客户的成功应用,公司对客户在连接器产品整体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开始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013年公司成功开发适配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及组件;2014年公司的射频、低频连接器进入防务领域;2014年11月公司成功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

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技术革新,加快智能化电动化步伐:通信领域:2015年公司立项研发的“HS高速高密矩形印制板连接器”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016年正式成为国际天线标准化组织AISG协会成员,2018年针对5G时代推出板对板连接器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新能源汽车领域:自2015年起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已成为同时具备国内主要车企一级供应商资格的连接系统方案提供商。

公司主营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面向通信、汽车、工业三大领域。公司主营产品以连接器为核心,包括光电连接器、传感器、线束、充电设备、机电设备、电气设备、电子母排等产品。

图片

2022Q1~Q3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16,432.68万元,而归母净利润达到了19,709.18万元。从历史来看,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公司收入、净利保持较快增长。公司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7.04%、12.98%、20.07%、47.73%、94.23%。

图片

拆分公司营收,通信连接器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两大来源。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115.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75%;通信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3,455.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9.38%;工业及其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6,845.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83%。

2019年~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逐年下降,2022Q3回升至27.12%。公司的净利润率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得益于公司良好的成本控费能力。

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大型整车制造企业、电子制造服务商和电力电气制造商等:包括中兴通讯、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美国T公司、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宁德时代等。

2、徕木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为连接器、屏蔽罩为主的精密电子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公司产品可分为汽车精密连接器及配件、组件,汽车精密屏蔽罩及结构件,手机精密连接器,手机精密屏蔽罩及结构件。

公司在汽车连接器领域开发出多类高电压高电流连接器、高清高速连接器、高频连接器产品,产品已全面覆盖终端新能源整车、ADAS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5G通讯等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舱系统、辅助驾驶系统、发动机系统、CDU、电池组、三电系统、充放电系统、域控制器系统等。公司已实现对法雷奥、麦格纳、科世达、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电驱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供货,产品应用于大众、通用、奔驰、福特、丰田、本田、上汽、一汽、比亚迪、长城、吉利、日产等传统整车厂及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金康等造车新势力中。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同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11%。其中汽车连接器实现收入4.31亿元,同比+57%,占营业收入的63%。

图片

3、电连技术

深耕电子连接器领域,产品矩阵多元化。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RF连接器的研发起家。2014年公司开发车载连接器,切入汽车连接器赛道。2017年7月公司于深交所上市。2018年收购恒赫鼎富,切入FPC软板业务。2021年收购爱默斯,引入PogoPin连接器业务,拓展客户端产品的品类和应用。公司一直深耕微型电子连接器及互连系统相关产品,积极拓宽产品应用范围,包括消费电子、智能物联、通信设备及基础设施、移动终端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图片

消费电子略有承压,汽车连接器业务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据公司财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9.70亿元,同比-8.51%,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19.27%。2023H1实现营收13.65亿元,同比-9.25%,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35.80%。营收下滑主要系宏观经济、国内外需求不振,手机客户的出货量受到较大影响,手机终端连接器订单明显下滑。2023H1年汽车连接器实现营收3.14亿元,同比+45.79%,毛利率水平达到39.43%,高于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汽车连接器业务成为公司业绩第二增长引擎。

图片

技术积淀优势和优质客户资源助力,公司不断成长为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国产替代领军企业。公司深耕连接器领域接近二十载,技术储备充分。截至2023H1,公司已拥有416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国内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10项,外观专利44项,境外专利13项。目前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品类完善,主要类型为射频类Fakra板端&线端,HDCamera连接器,高速类以太网连接器、HSD板端&线端、车载USB等。凭借在射频领域设计、制造等方面积累的经验,车载高频高速连接器产品已导入国内头部整车厂,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等,并已开始大批量量产交付,业务熟练程度较高,有望打开国产化替代空间。

4、永贵电器

公司成立于1973年,以轨交连接器起家。2012年于深交所上市,同年进入车载与能源信息领域。2014年进入特种装备领域并取得相关认证。2017年开展国际化合作,与德国博得兄弟合资成立永贵博得,与东洋电机合资成立永贵东洋。公司作为国内轨交连接器企业龙头,积极拓展应用领域,目前已形成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特种装备三大业务板块。

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国产替代先锋,深度绑定优质整车厂。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汽车连接器业务的厂家之一,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压、大电流互联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优势产品包括高压连接器及线束组件、高压分线盒(PDU)/BDU、充/换电接口及线束、交/直流充电枪等。公司深度绑定龙头车厂,已进入比亚迪、华为、吉利、长城、奇瑞、长安、上汽、一汽、广汽、北汽、本田等国产一线品牌及合资品牌供应链体系,凭借先发优势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图片

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机遇,在新项目与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公司业绩维持增长趋势。据公司财报,2023H1公司实现6.79亿元,同比+0.05%;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15.27%。分业务来看,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支撑业绩高增。2023H1车载与能源信息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11.53%;营收占比为49.03%,同比+5.05pct。
股权激励计划助力汽车连接器业务高质量增长,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据公司公告,2022年9月30日,公司向子公司四川永贵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四川永贵作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业务的主要承接单位。该激励计划选用营业收入作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23/24/25年四川永贵营收目标分别为12/17/24亿元,彰显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业绩发展的信心以及战略重视程度。
据公司公告,公司2023年8月28日为限制性股票预留授予日,向35名激励对象预留授予15.00万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95元/股;向35名激励对象预留授予35.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95元/股。
5、中航光电
防务连接器龙头,产品种类丰富。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各类连接产品300多个系列、25万多个品种。主要产品包括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线缆组件及集成产品、流体器件及液冷设备等。
积极拓展民用领域。工业与民用领域,公司业务开启倍增发展新征程,产品业务结构不断升级,持续为顾客创造价值,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通讯与工业领域,公司深入推进客户和产品结构调整,深挖龙头客户需求和优质客户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22年板块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增发及扩产彰显信心。2022年,公司非公开增发35,576,016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34亿元。扩产项目包括以通讯、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高速连接器为主的华南产业基地项目,以及以防务特种领域互连产品及适航业务等基础器件为主的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增发以及扩产的推进,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行业的信心,同时保障了未来产能的供应。
6、航天电器
连接器产品深耕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公司研制生产的连接器主要品种为高可靠圆形连接器、绞线式弹性毫微插针连接器、射频连接器等,主导产品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通信、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高技术领域配套。
产业链覆盖广,提供一体化方案设计。公司主营业务除了高端连接器外,还有微特电机、继电器、光电器件、电缆组件、二次电源的研制和销售,公司可以为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提供系统集成互联一体化方案设计及实施服务。公司已在上海等地设有10个子公司,在北京等地设立研究所,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技术市场服务中心,形成了集团化、跨地域、专业化的产业布局。
增发提升产能建设。2021年,公司非公开增发23,662,256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14.31亿元。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包括现有厂房内新建8条生产线,主要生产特种连接器、继电器等产品,增加年产922.05万只电子元器件产品;以及新增一栋综合厂房,主要生产新基建和能源装备等相关连接器及组件等产品,增加年产3,976.2万只新基建等领域用连接器。产能的扩充,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航空航天等市场占有率,保障未来产品供应能力。

07

产业趋势


连接器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两方面特性:一方面,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装机等下游驱动,各细分市场所适配的连接器需求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连接器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市场规模增长、技术工艺特性改进等特性上。以下我们分别就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1、细分板块发展趋势

(1)工业自动化发展带动工控连接器需求

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本土品牌份额提升。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应PLC、伺服电机、步进驱动器、专用控制器、人机界面、工业电脑等工控设备需求不断增长,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2022年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134.9亿美元,2030年达4128亿美元,22-30年CAGR约8.59%。我国2015年以来陆续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系列政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工控网数据,2022年国内工业自动化产品和服务整体市场规模约2611亿元,同比增长约3.2%,2015-2022年CAGR达9.37%,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细分来看,国内伺服系统/PLC/工业计算机2022年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06亿元/170亿元/146亿元,同比变动-2.8%/+7.2%/+21.67%,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增速放缓,随着智能制造推进,外部环境向好,有望恢复良好增长。

图片

工控连接器需求持续走高,小批量、多样化等特点突出。工控设备增长对连接器产生巨大需求,根据Bishop & Associates,2021年全球工控连接器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0-2021年CAGR达6.11%。工控连接器涉及应用场景复杂多样,不同设备使用数量存在差异,如中小型PLC约需使用30-55PCS,大型PLC使用量约80-100PCS,伺服电机约20-50PCS,其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需配备较强的锁定保持、抗震动结构,在各种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下实现无间断接触,产品寿命要求更长,更新迭代速度相对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较慢。此外,由于大部分规格难以形成统一行业标准,市场格局分散,工控连接器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定制化特点。

图片

本土工业自动化品牌份额提升,加快工控连接器国产替代。由于工控下游采购需求呈现多类型、小批量特点,对连接器厂商的产品设计和模具开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保证产品性能前提下需结合客户不同需求及产品不同应用场景开发设计定制化解决方案,技术壁垒较高,且海外巨头长期占据工控行业龙头,工控连接器国产化程度较低,主要由安费诺、泰科电子等国际一流主导,恩尼电子、Harting Technolog等国际领先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近年来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工控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2年同比增长0.7pct至43.7%,维峰电子等国内工业控制连接器厂商将率先受益。

图片

(2)工业机器人连接器向人形机器人应用延伸

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关键装备,中国为全球主要市场。工业机器人指工业自动化中应用到的机械臂、码垛机等负责工业生产的机械系统,根据工作类型可分为搬运/焊接/喷涂/加工/装配等,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金属加工、锂电池、光伏等行业。IFR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1.7万台,同比增长31%,预计2025年底年安装量将接近70万台。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主力市场,汽车、电子设备、电池等主要应用场景发展强劲,需求充分,根据GGII,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0.3万台,同比增长16%,受疫情、战争、通胀等多重宏观因素影响增速放缓,2023年销量有望超过36.5万台,同比增速20%以上,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随着经济回暖制造业复苏,工业机器人有望持续拓宽行业应用,迎来高速发展新阶段。

图片

连接器系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之一,向模块化、小型化、高速率方向升级。连接器为机器人提供电源、信号和网络等传输,应用于机器人系统各模块内部、模块之间以及设备与外部接口互连,涉及种类包括重载HDC连接器、RJ45连接器、圆形连接器、工业I/O连接器等,由于工业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工业机器人连接器在抗干扰、抗冲击、耐温耐湿等基本性能方面有较高要求。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多行业及企业推广应用,相应连接器需求量有望增长,同时工业机器人模块化结构要求其接口需要满足各种电源、信号和数据连接的应用组合,且随着其自主学习作业智能化发展,传感器等器件连接节点增加,要求连接器小型化且足够灵活。5G、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技术逐步成熟,场景传输数据量增加,连接器需要能够承担高速信号传输以保证工业自动化安全通信。

图片

具身智能引领未来AI浪潮,人形机器人延伸连接器应用。特斯拉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敏感词]进展,其能够基于AI模仿人类动作,实现平稳行走并在工厂中执行简单任务,同时具备精准力量控制和记忆功能,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ITF2023上表示具身智能将成为AI下一波浪潮。工业机器人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人机交互短板,需要耗费相当长时间手动编码以使机器人完成特定动作,由于种类不同以及应用场景区别,需要匹配不同编程语言及反复调试保证切换环境时能够流畅运作,花费成本较高。通过将AI大模型接入机器人,能够显著提升机器人与外界互动能力,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迭代,自主学习并推理决策最优行动策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56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近千亿,2021-2025年CAGR达40%。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主要在于伺服控制,运动规划及控制以及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等AI技术,连接器作为传输电源、信号及网络的关键零部件,信号无损及时传输及拉伸等性能指标面临更高要求,有望随着下游放量迎来量价齐升。

(3)新能源汽车创造新增量,车内连接器量价齐升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工作电压跃升,驱动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依靠电池驱动。高压连接器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例如高压控制箱、空调压缩机、车载充电器、DCDC、PDU、MSD、充电口等场景。目前为达到更高充电功率及更快充电速度,整车平台高压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工作电压从传统的燃油车的14V跃升到300-600V,驱动单车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当前主流技术架构下,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高压连接器15-20对。

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包含更多连接器。由于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中额外的离合器及控制单元的存在,相较于纯电动架构,混合动力架构会多包含大约25%的连接器。

图片

多家新能源汽车企推出800V高压平台,单车高压连接器数量有望持续提升。目前,全球有20余家汽车品牌确定推出800V系统汽车。比如2019年,保时捷推出800V高压架构Taycan,2021年,比亚迪推出具备800V高压闪充技术的e平台3.0,2022年7月交付的极狐阿尔法SHI版车搭载800V的高压快充平台。现代、起亚、奥迪、玛莎拉蒂等公司也陆续发布800V快充技术,长城、广汽埃安也相继推出800V快充方案。预计未来随着高压连接器相继与800V整车架构配套,高压连接器单车数量将有望上升至20-25个。

图片

复杂电路环境、高电压架构对连接器质量提出较高要求,预计2030年全球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为44.32亿美金,CAGR=12.26%。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单元和电气设备数量都大幅增加,高电压、高电流的电驱动系统对连接器的耐高温、高压,阻燃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的材料成本均高于传统连接器。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单个高压连接器价值在100到250元之间,单车价值量取决与汽车的架构,价值范围在700到3000之间。商用车电池包数量是乘用车的数倍,商用车高压连接器使用量为24对至45对,单车价值量在2400元至9000元。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测算,全球汽车高压连接器市场将从2021年的16.24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4.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80%。

图片

(4)光伏需求高景气,新能源连接器进入上行周期

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根据CPIA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GW,同比增长35.3%,2027年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源形式。中国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2022年新增装机量87.41GW,同比大幅增长近60%,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规模达392.61 GW。CPIA预计乐观情况下,2022-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CAGR分别为10.63%、6.07%。

图片

光伏系统生命线,连接器需求提升。连接器是光伏系统内组件、汇流箱和逆变器等主要设备相互连接的关键零部件,直流侧按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分为线端连接器(如组件)、分支连接器(工程现场)及板端连接器(如逆变器),逆变器和汇流箱约需使用连接器分别为80-100PCS、20-50PCS。光伏装机规模增长带动连接器需求,按每块组件350W计算,2022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连接器需求量分别约为6.57亿对、2.50亿对,CPIA保守预期情况下2025年将分别增长至9.26亿对、2.86亿对,22-25年CAGR分别为12.1%、4.59%;乐观预期情况下2025年将分别增长至11.03亿对、3.57亿对,22-25年CAGR分别为18.84%、12.66%,市场前景广阔。

2、市场趋势

(1)连接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连接器作为电路系统内沟通的桥梁,有着易于维修、便于升级等特点,同时能够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提高设计和生产的灵活性,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因此,连接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囊括所有需要电信号、光信号传输和交互的场景,且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而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当今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下游应用的发展是推动连接器市场增长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连接器行业发展趋势与下游应用行业发展保持着非常明显的一致性。随着下游产业的发展和连接器产业本身的进步,连接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技术和工艺不断升级换代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背景下,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大致以高速、高频、高电压、大电流、高密度、小型化、智能化等为主要方向。高速要求信号传输的时标速率达兆赫频段,脉冲时间达到亚毫秒,适用于大数据传输;高频是为适应毫米波技术发展,射频同轴连接器已进入毫米波工作频段,应用领域是通信设备、[敏感词]和航天航空等方面;高电压和大电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车辆及商用和民用蓄电池储能系统等;高密度要求在单位空间内更多信号传输通道,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小型化要求端子中心间距更小,高度更低,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计算机及外设等3C产品领域;智能化要求连接器将不再只负责传输功能,除了确保信号传输,还要加上基础的智能判断和保护功能,判断输出的数值以维护电源的寿命。

此外,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连接器设计研发、模具开发、机械加工等将更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化设备,不断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

(3)国产连接器逐步替代进口

我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市场集中度较低,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国生产的连接器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连接器占比较低,但高端需求增速较快。

由于高端连接器专利都集中在国外厂商手中,加之国产连接器加工精度及品质稳定性等问题,高电流、高电压、高速传输、低间距等高端连接器仍以国外品牌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外厂商的连接器专利逐步到期,我国连接器发展正处于制造到创造的过渡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ittbank,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