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Famous column
首页 -名家专栏 -林雪萍 -重塑产业集群

重塑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1-12-31作者来源:金航标浏览:2136

上周去柳州调研工业,一直想做个评价。现在终于找到一点时间。

柳州地处大西南,周围城市制造业比较弱,地理条件又不太好,供应链很难形成区域呼应,这也决定了这个地方是个苦命,必须靠自力更生。这里有很多奇才,如上汽通用五菱,两面针的故事。
在历史上,柳州的通商埠口也曾经很热闹。靠着商贸,这里形成了自己的工业特色。历史上制药、烧炭行业等都很发达。后者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业,它直接与太平天国起义相关。鸦片战争导致国外铁制品大量涌入广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工业化铁制品直接干翻了脆弱的当地手工铁器;而当地手工铁匠,则依靠广西的烧炭工。民族铁制品工业倒了,广西的手工烧炭业也就倒了。民不聊生,自然生事。而太平天国发生在广西金田村,就是因为这里有成熟的烧炭工组织。所以说,有组织的农民千万不要惹。当年李自成起义,就是发动邮差们起义,因此崇祯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废除了民间邮道,而这些都是有组织的。于是李自成一举成功。

一个地方的当代制造业,其实是很容易找到清晰的历史老根。或许回溯一个甲子,甚至100年,都能往事记忆。烧炭业发达,木工也很发达,柳州是[敏感词]的棺材产地,“吃在广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也是由此而来;而清朝期间,柳州制药业就很发达。因此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喉宝、两面针牙膏,都是并不奇怪的事情。

得益于桂系军阀李宗仁和小诸葛白崇禧的备军需要,这里在民国期间就已经形成了相对发达的[敏感词]业。由于新桂系当时想迁都柳州,机械投资力度很大,使得柳州迅即成为“广西工业中心”。而解放之后,柳州的工业生态就一直比较完善。

柳州工业史上有三件大事,彰显了广西领导人对工业的厚爱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当年国家按照苏联援助的156项目进行全国工业化布局,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但并没有广西省。1958年南宁政治局会议的时候,当时的省长向中央提议“广西重工业化”的提议,并成功地落实了45个全国项目,分布到南宁、桂林和柳州。这就是[敏感词]的工业化“南宁会议”,这为广西发展工业开了一个好头。而后来,只有柳州非常好地继承了这份遗产至今。十大项目中的三个:柳州钢铁厂、动力机械厂、工程机械厂,依然是今年柳州的支柱产业。动力机械厂正是当今汽车界怪才上海通用五菱的前身。而目前柳州的工业产值,占比达到了全省的四分之一。

第二件事情,就是柳州建立了工业博物馆。早在2009年,市委领导就开始着手建设工业博物馆,并给全市企业家写了一封信,鼓励捐献各种机器设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柳州是一座和工业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城市”。敲锣听音,槌落动容。一时间各个企业纷纷捐赠,成就了全国最大的工业博物馆,也成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血脉。这也使得我们能够目睹100多年的民族工业发展史。而背后则是整个国家工业的缩影。我曾去过工业重镇常州,就在市政府对面,也有一个小的陈列馆。只是内容稀落,乏善可陈,就历史文化而言,实在是缺少沉淀,无法倒影昔日常州盛容。令人遗憾。

很难想象,在70年代,柳州的工业有十条龙很活跃,居然还有电子行业、水电设备、纺织等。正是这种轻工业、重工业并举的工业生态,造就了柳州工业活跃的创造力。最常见的是,企业自行制造设备。例如柳州工程机械厂自行制造老八吋车床;柳州空压机制造用于加工缸体的镗床;柳州机械厂自行制造双面铣床。而柳州发电厂则自行制造了20万千瓦的汽轮机中压转子的庞然大物。如果没有完整的生态,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可以自行制造如此复杂的机器设备。

第三件事情,就是对人才的重视。柳州这个地方,缺少人才是可以想象的。早在1985年,市政府就开始用各种方法,从外面引进人才。当时最[敏感词]的就是三不要:不要档案、不要工资关系、不要工龄。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轰动。而当今上汽通用五菱的当家人,就是在那个时候,骑着一辆自行车,成为引进人才的典范。而现在的上通五,几乎能占到柳州产值的一半。上通五如何应对当前人才的缺乏?研发团队采用了混编舰队的方式,大半是自己的,还有一部分就是跟上海交大、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建立深入的团队合作机制。这种方法,给上通五带来了外部新鲜的血液。上通五的宏光能成为国民神车、九月份的宏光MINI上市上个月就荣登电动车榜首,背后其实都是有着深刻的套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背后靠的是强大的柔性制造能力,和人才的创意。柳州工程机械厂,投巨资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四处揽人,对人才呈现了高度的尊重。而在跟当地企业座谈的时候,东风柳汽的年轻人频频发言,强烈的表现欲和沟通欲望,给人留下了生机勃勃的深刻印象。
 
然而在东部沿海制造业的崛起,柳州的工业呈现了明显的疲态。最令人担心的是,这里的生态已经缺乏昔日的繁荣。薄如刀片的制造业利润,正在伤害着产业链条的相互依存者。而对于柳州这样很难从类似“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群进行互补的时候,一个城市的供应链联动自救,才是最好的方式。建设新型伙伴主义,或许是柳州工业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