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Famous column
首页 -名家专栏 -赵敏 -赵敏 | “后发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汽车、航母与几何建模引擎

赵敏 | “后发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汽车、航母与几何建模引擎

发布时间:2024-04-24作者来源:赵敏浏览:896


现代工业的未来,正孕育于新材料、新能源与新信息的融合之中。其中,新信息领域的核心焦点,无疑是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而在工业数智化的众多要素中,工业软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进一步说,工业软件中的几何建模引擎等内核技术,更是重中之重,它们是推动工业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全球会造汽车的国家有十来个,会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有七八个,会造中大型航母的国家有五个,而会造几何建模引擎的国家,不过三四个

人们把航空母舰、豪华游轮、液化天然气船(LNG船)这三种大船,并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研发和建造都很难。其实,做三大船难,开发CADCAEEDA类工业软件更难,开发几何建模引擎,难上加难。因为几何建模引擎这样的极小众市场有其特殊性,不是依靠[敏感词]制、大笔资金投入或者买入就能解决的。而且没有几何建模引擎,研发和建造三大船等高端装备,比登天还难。

看不见、摸不着,极其重要,是几何建模引擎的技术底色。没有几何建模引擎这个核心组件作为几何底座,就没有工业软件,就没有新型工业化发展,就没有强大的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如果我国真的与对手发生全方位、多领域、多形态战争,几何建模引擎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制裁“[敏感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更稀缺的工业皇冠明珠是几何建模引擎

中国工业有三大门类,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从世界主流工业强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可以有多种,像中国这样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不可能去复制或模仿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路径,甚至在更细分的工业分类里面,都不可能完全复制或模仿其他国家工业的同类细分路径。在业已形成的国际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某个工业分类能否找到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发展路径,决定着其工业发展的能力。每个国家都应该审时度势,合理决策,明智选择,在众多的技术发展路径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chenkron,1904-1978)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格申克龙强调指出,由于缺乏某些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后起国家可以、也只能创造性地寻求相应的替代物,以达到相同的或相近的工业化结果。替代性的意义不仅在于资源条件上的可选择性和时间上的节约,更重要的在于使后起国家能够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有别于先进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发展模式[1]

为了快速发展,建立后发优势,自上个世纪70代末,中国选择的主要技术路径,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条替代性路径。在这条路径上奋斗了40多年,有汗水,有血泪,有成功,有失败,有创新。最大的失败莫过于燃油车行业,历经40年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出去了,核心技术一直未掌握。而下决心将汽车技术路线改成采用既有的电动车技术(首台量产电动车于1884年在英国制造,首台特斯拉轿车在2008年在美国生产)之后,十年之内,就牢牢占据了电动车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市场,甚至牢牢占据动力电池所需的锂矿市场,终于在汽车质量、功能和量产等诸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比肩国外同行,甚至局部领先。

在国产航母发展路径上,也有类似做法。中国第一艘航母是由“瓦良格”改装而来,众所周知瓦良格来源于前苏联。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制造瓦良格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关闭,瓦良格在1995年宣布停造,差点就当作废钢被拆解掉。

几经辗转之后,命运多舛的瓦良格来到中国,于2005年在中国大连造船厂进行改造,于无声处,蜕变新生。我国从引进瓦良格航母开始,选择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技术路线来发展国产航母。2012年,瓦良格”从一个空空的大船壳,完成了全部改造,配备了各种所需装备,变身为“辽宁号航母”,如今的“辽宁号航母”已经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当“辽宁号航母”成军时,“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技术路线再次得到验证,随后,第二艘“再创新”航母成军,第三艘“更创新”航母也即将下水。

OGG的故事始于Matra Datavison公司的Euclid CAD系统。Euclid的基本模块由两位法国传奇CAD开发者Jean Marc Brun和Micel Theron合作而成。1993年,Matra Datavison公司发布了CASCADE库,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行业进步和发展,后来该库开源,被称为Open CASCADE Technology(OCCT)。2022年,OpenCASCADE关闭了俄罗斯研发中心,对OCCT的演进和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新一代工业软件需要“明白人”集结成伍,汇聚众智,需要吸引大批富有经验的工业软件“根技术”开发者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发起全球“寻宝”活动,OCCT俄罗斯团队大部分研发团队成员,受邀加入到华为俄罗斯研究院(RIRCE)。

国内工业软件开发者和学界同频共振,就组建OpenGeomitry开源社区达成广泛共识。2023年11月5日,在DISA支持下,借着“中国工业软件生态大会”的时机和平台,OpenGeomitry Group开源社区(OGG)正式发布。OGG围绕着保障几何建模引擎的连续性、安全可信、持续增强为目标,构建新一代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始打造开发者生态。2024年2月,OGG学术与技术委员会年度技术研讨会议顺利召开,各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开源几何引擎发展关键问题和云几何引擎技术架构建议草案等,为OGG开源社区发展提供方向。2024年3月,尼古拉几何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业软件领域的技术力量支撑和人才摇篮的建立。

如今,OGG开源社区汇聚了20多位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一支优秀的俄罗斯研发团队,30多位来自业内专项技术领域的PMC成员,以及全国乃至全球崇尚开源的生态合作伙伴,一同参与OGG社区建设,共襄盛举。

引进从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敏感词]目标是引进后的“再创新”和“更创新”。目前OGG已经纳入了广东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的开发和培育序列,走上了从开源几何建模引擎到开源云原生几何建模引擎的转型升级路程。未来,由OGG转型升级的云几何引擎也将像“山东号航母”“福建号航母”一样,整齐配套,集之大成,技术焕新,更上层楼,形成全新战斗力,服务于工业软件云战略,全面支持中国新一代工业软件的换道换代超车,快速发展。

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技术路线,以不同的场景但是相似的配方,正在几何建模引擎领域重复发生。后发优势,再次验证。

OGG面世的2024年4月19日,必将是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个更创新、更好用的开源云原生几何建模引擎,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英诺维盛公司,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