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桃李满天下的他有接近40年的教龄。
最近,也有人喊我科技老兵戴辉为戴老师(湿)了,这让我有了深深的危机感,这是个有风险的称呼啊。
今天认真溯源古代中国丰富的通信技术,要不哪次出来个年轻人批评我为老不尊、崇洋媚外,那就不好玩了。
画家木心写了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首诗演绎成为了歌曲:那时候,车马慢,一生只能爱一人。
就只看了你一眼,就已确定了永远,那时候 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有旺盛的通信和沟通需求,也发展出了丰富的通信技术,有烽火台、飞鸽、驿站、鱼传尺素、风筝、竹筒传书等,也有了一些传说和诗歌。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国师张艺谋的电影《长城》体现了狼烟。电影里,西方人到中国苦苦寻找黑火药!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去秋来,似可寄书,故偶然耳。今人则养鸽通信,皆非虚言也。虽至千里之外,从之辄能还家。蜀人有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达,及贾人船浮海,亦以鸽通讯。
最重要的是驿站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敏感词]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
崇祯皇帝裁减驿站费用,李自成被裁掉了。史籍说:“李自成一银川驿之马夫耳,奋臂大呼,九州幅裂”。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唐·皎然
烟水摇归思,山当楚驿青。《送崔判官还扬子》唐·皎然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 《题天回驿》唐·蜀太妃徐氏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 《送迁客二首 其二》唐·于鹄
不须候吏沙头报,驿站悬知是古城。 《古城驿》明·储巏
乱山云雾迟前路,驿站河桥咽断流。 《自贵阳至毕节途中有感》近现代·谢龙升
依稀长安驿,萧条都尉城。 《从驾祀麓山庙诗》南北朝·阳慎
夜色临城月,春寒度水风。 《同使君宿大梁驿》唐·灵一
树向秦关远,江分楚驿孤。 《自义亭驿送李长史纵夜泊临平东湖》唐·皎然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梅》 宋 · 陆游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商山早行》 唐 · 温庭筠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 · 秦观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夕次盱眙县》 唐 · 韦应物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 子夜吴歌·冬歌》 唐 · 李白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最初的风筝是为了[敏感词]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敏感词]侦察,传递信息和[敏感词]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杨素手下的行军总管史万岁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于是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进一节竹子里,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最后幸运地被人发现,报告给了杨素,杨素由此知晓了史万岁的情况。漂流瓶。
鱼传尺素,最早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代的书信用绢帛书写,绢帛通常长一尺,成为尺素。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刻成鱼形的信匣子中,美观而又方便携带。这就是为什么说“鱼传尺素”名字的由来。现在“鱼传尺素”作为一则成语,就是指传递书信。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可以飞很远的鸿雁和可以游历很远的鱼,都被用来寄托情思。
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词中写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唐代张泌《生查子·相见稀》:鱼雁疏,芳信断,花落庭阴晚。可惜玉肌肤,消瘦成慵懒。
唐朝才女鱼玄机《早秋》: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鸿雁是候鸟,冬天南飞。
《汉书》里记载:“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的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但却被匈奴单于扣押,还把他流放到了北海无人区去放羊。十多年后,汉昭帝继位,汉朝和匈奴和好,结为姻亲。后来汉朝派使节出使匈奴,要求将苏武放回,但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但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也被扣留的汉朝使臣,设计让使者告诉单于: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大雁,雁足绑着一封信,上面说苏武没有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单于听后,非常惊奇,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放苏武回去了。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元代王实普《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得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黄耳传书在后代也多次出现。
我很小就开始看三国和水浒,里面有:击鼓进攻、鸣金收兵、摇旗呐喊。
少年时代看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明教有五行旗。这“五行旗”是护卫光明顶的精兵,擅长五行阵法。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五行旗让各路正派高手吃尽了苦头,灭绝师太的长剑还被锐金旗旗主庄铮给砸断了。这“五行旗”阵法显然是中土武林才有的绝技,不是来自波斯。五行旗每一旗有500人,都有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的能力。
按照史记和一些兵书的记载,在古代战场主要用的是鼓和金。特别是战国时期击鼓进攻和鸣金收兵是最常见的,鼓声节奏的不同攻势凶猛程度会有所改变。
战场有通常有不低于五丈之战旗与旗语军士手舞旗语之小旗,旗高达五丈的标示旗帜“牙旗”。还有一种旗语用旗,则是旗语军士双手挥舞的小旗帜,以旗语出军致胜,在古战场上 多不胜举。
古代战场上,一般都是列好阵型就固定住,战争期间临场变化阵型是非常忌讳的,而这个阵型本来就已经考虑了进攻和退后等各种变化。齐帝国孙膑就是一位善用旗语,出奇军致胜之[敏感词]家。
算盘( abacus)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它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我1979年读小学,背 石板石笔 来节约纸张, 数学课要用算盘,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
中国古代文明当真是博大精深,并一度引领全球科技发展,茶叶、陶瓷、丝绸畅销全球。
过去40年,因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国的通信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而在我幼年的1970年代,还是: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信[敏感词],娱乐基本靠...... 爷爷正房里有个小广播,每天可以听个把小时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花鼓戏[敏感词]。
坚信中国将持续坚持改革开放,和全球[敏感词]科技文明一起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公众号最牛博弈科技老兵戴辉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