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Famous column
首页 -名家专栏 -戴辉 -以岭南大学为背景的四段爱情故事

以岭南大学为背景的四段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10作者来源:戴辉浏览:1377


陈香梅作为八届美国总统的顾问,为促进中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1年,邓小平给以里根总统特使身份访华的陈香梅以高度评价——“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陈香梅”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陈香梅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图片

抗战期间,陈香梅于1941-44年就读于岭南大学迁至香港、粤北曲江仙人庙等地,获得文学学位。

岭南大学还有两位[敏感词]校友。文学巨匠梁羽生4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前身是1888年建立的格致书院)的经济系。冼星海于1924年毕业于岭大附中后,在岭大附属华侨学校当小学音乐老师,同时在岭大选修功课并担任银乐队指挥。

清末和民国时代,神州大地上有好些教会大学,有名的有燕京大学(司徒雷登创立)、金陵大学(拉贝日记中的国际救援区就在这里,赛珍珠)、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有林语堂、贝聿铭等)、岭南大学(学生有梁羽生)、雅礼大学、东吴大学(学生有金庸)、辅仁大学、齐鲁大学等。参考百度百科词条:教会大学。经过1952年至1953的院系调整,原教会大学的校名全部取消,或改名,或与其它大学合并。

当前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有下属岭南(大学)学院,中国香港依然有一所岭南大学。

无独有偶。文学巨匠金庸(查良镛)曾在湘西避难两年,申请湖大借读被拒绝(估计湖大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之后,于1946年赴东吴大学(上海分部)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并于1948年毕业。当前,东吴大学辗转发展为苏州大学,中国台湾台北也依然有一所东吴大学。

抗战期间,东吴大学和岭南大学有一段奇妙的交集。1942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迁至粤北曲江,法学院则迁至重庆。在曲江,东吴大学得到岭南大学的欢迎和支持,借用岭南大学东侧横岗村的棚屋作为校舍,同时筹建本校的临时校园。韶关“研学记”④|浈江大村:百年古樟为证,两大名校薪火传承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我在80年代末看到陈香梅和陈纳德的爱情故事,当时眼睛珠子都掉了一地!万恶的美帝居然来中国打日本?

图片

图注:狗仔队拍到的“飞虎将军与女记者蜜月中之热情场面。
同样是二战胜利后,一名美国水兵在纽约时代广场忘情亲吻一名陌生女护士,这一镜头正巧被摄影师拍成照片,并取名为“胜利之吻”,成为象征二战结束的经典照片。

图片

今天,给大家来几段以岭南大学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一、陈香梅在岭南大学时的初恋

1941年,陈香梅十六岁的时候,在香港入读了岭南大学。广州沦陷后,岭南大学从广州的康乐村坪石岭迁到香港上课,借用香港大学的课室。香港大学的学生白天上课,岭南大学的则在午后和晚间。岭南大学的学生便爱在课前到港大的茶室喝一杯浓茶,边品茗边天南地北神吹海聊。渐渐地成了一种风气:不喝下午茶,不为岭大人。
陈香梅当然不例外,甚至成了嗜好,终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还有一嗜好,便是每日早早赶到港大图书馆泡一上午。在满是书卷寒香的书架中寻觅着,伏在乌木长台上阅读着摘录着,古今中外名著充实着她,让她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此时,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博士担任驻旧金山领事,母亲又去世了,六姐妹在香港相依为命。
16岁的陈香梅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一个25岁的男人。在她的自传体小说里,陈香梅给男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黄毕尔”;在回忆录里,陈香梅称呼男友为“伍耀伟”,这大概才是人家的真实姓名。伍耀伟毕业于唐山交通学院学土木系,在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的父母在香港开中药铺,妹妹伍爱莲是陈香梅的挚友,他回到香港见父母。
他们陷入了恋爱之中。不过好景不长,1941年底,香港陷落,一切都进入混乱之中。
1942年5月末的一天,陈氏六姐妹搞到了”离港证“正式踏上逃亡之旅,第一站是坐船漂泊三天才到达澳门,和伍耀伟一行会合。从澳门到广州湾,他们就走了整整半个月。
当时向西是安全的,还没日军,他们决定走路去广西省会桂林。人命贱如秋草,陈香梅还染上了疟疾和痢疾,受到病痛不舍昼夜的折磨。所幸她命不该绝,凭着奎宁和几中药的”中西药结合“方案,她活了下来。用了一个半月,他们终于走到了广西桂林。这段路是丘陵地带,在2005年,高速没修通之前,我坐卧铺大巴走国道从深圳经广州到桂林,也要用17个小时。
伍耀伟到了桂林后,就要回山城重庆复职了。这也就意味着,一对情侣,要再次分开。陈香梅于是写道:“茫茫来日,相聚又在何时?我答应我会等他,即使等他一辈子。”
六姊妹到桂林之后,一路艰难经贵阳去昆明。在贵州曾一度失散,陈香梅找四个妹妹足足找了一个星期。富家小姐陈香梅在《逃亡》一文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我并不想死,我只有十多岁,我还没活够呢,虽然多灾多难,但我却不愿向死神投降。我得为毕君(注:就是黄毕尔-武耀伟活着,我得为我的姐妹活着。”《香梅之路》描写了当年的场面:“火车站挤满了人,逃难的,赶路的,还有不少武装士兵。我也顾不到那些,只知道他(注:就是黄毕尔-武耀伟要离我而去,茫茫来日,相聚又在何时,我既不能和同去重庆,就只能听候命运的安排……”
六姐妹终于到了大后方昆明,大姐陈静宜英语好,去14航空队当了护士。
陈香梅一个人踏上返程,她要去刚搬到粤北山区的岭南大学完成学业。
回到爱情故事。多年之后,她确实再次见到了初恋。
1947年,陈香梅和陈纳德在上海结婚。要装修新宅,建筑公司代表应邀而至时,陈香梅竟发现门外站着的人竟是伍耀伟,二人无语对视片刻,伍耀伟开口说道:“我感到很遗憾。”陈香梅回答说:“我也感到很遗憾。” 青春就此散场。
陈香梅感慨道:“那些过去的事,就像昨夜的星辰,和着清亮无邪的记忆,和着哀怨,我将永生好好地收藏。”
陈香梅的英语名是安娜,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费翔的同名歌曲中唱到:安娜,这个声音都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安娜,每次我都会这样呼唤你。
二、陈香梅和冼玉清两大才女成”情敌“
在上课时,陈香梅感觉到有些异样,她一直尊敬的国文系教授吴重翰,每次看向自己时,眼神中带着暧昧与炽热。
有一次,当着很多女同学的面,吴教授亲自手书了一副对联,对联曰:
几生修到梅花福,添香伴读人如玉。
因为对联中嵌入了自己的名字,陈香梅脱口而出道:“老师该罚!”
吴教授云:“该罚,该罚。喝浓茶一杯。”
在香港时,岭大的师生有泡茶室与咖啡厅的习惯。来到内陆后,他们的习惯一切照旧。
吴教授总是邀请陈香梅,去自己的书房喝功夫茶。当房间里只有两人时,老师常常点燃一支檀香,跟学生大谈古典文学。
陈香梅当然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但她又能怎么办呢?
再后来,吴教授变得越来越主动。甚至,有时讲课的时候,也常一动不动地盯着陈香梅。
在自传《香梅之路》中,陈香梅如是写道:
“我觉得,这个令人敬畏的老师,好像悄悄爱上了我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吴教授长得并不帅,戴一副金丝眼镜,留着滑稽的中分头,充其量就是个“四十来岁的矮胖子”。
但是,怎奈人家极有学问,所以,很多女教授竟倾心于他。
岭南大学有一位有“岭南才女”之称的冼玉清教授。据说,也曾暗恋吴重翰先生。从女人情敌的角度考虑,冼玉清平素面对陈香梅,总是带着几分敌意。
陈香梅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她自己在文章中写道:“冼对我不友善,我于是不选她的课。”
这段八卦故事,最后也就止步于此。吴先生终究没能再迈出一步,止步于”坐而论道“。
但是,他同样没有选择冼玉清。巧合地是,冼玉清也终生未嫁。官方的说法是,她一生“以事业为丈夫,以学校为家庭,以学生为儿女。”其中究竟还有什么隐情,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多年后,陈香梅作《忆岭南》一诗对在大村的求学生活进行了纪念:
万树千山忆大村,烽烟劫火祸连绵。
抗日不忘勤学志,红灰儿女绿窗前。
再见岭南在粤边,不堪回首话当年。
亦师亦右吴重翰,伴读添香似昨天。
天涯游子梦魂萦,苦读八年炎难盈,
寻得荒山来建校,亦书亦剑岭南情。

三、《色戒》中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小说《色,戒》中王佳芝在香港就读于“岭南大学”而非“香港大学”。 当时,岭南大学借用了香港大学的校舍,但依然是两个大学。坊间也曾误传陈香梅就读于香港大学,其实她读的也是岭南大学。反过来,张爱玲自己却是曾在香港大学就读!!
岭南大学学生王佳芝因战争辗转到了香港读书(岭大),她加入了爱国青年邝裕民组织的话剧组,他们主演的爱国话剧更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情操。王佳芝也天真地爱上了邝裕民。当邝裕民得知汪伪政府的特务头子易先生正在香港的时候,他们便密谋要刺杀易先生。
一直渴望参军杀敌为哥哥报仇的邝裕民,不满足于在只在话剧上扮演抗战英雄,不久之后,他就谋划了一场“杀汉奸”大戏。初生牛犊不怕虎,几个社员在邝裕民义正辞严的爱国情绪感染下,纷纷加入锄奸计划。王佳芝略微的犹疑过后,也加入了团队。一个柔弱的少女,对杀人有着本能的排斥和恐惧感,何况还是以残暴闻名大名鼎鼎的物务头子。所以第一时间犹疑了,但爱情战胜了恐惧。为了能离心中的他近一点,她豁出去了。
化名“麦太太”的王佳芝很快得到了易太太的信任与喜爱,同时美丽的“麦太太”也吸引了易先生的眼球,正当事情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易先生突然要回到上海去。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图片

王佳芝深情错付。邝裕民只是沉醉于自我感动,以为自己为了祖国献祭了自己的爱情悲壮万分

引用:南瓜先生:《色戒》王佳芝:她明明先爱上邝裕民,为什么会舍命救下易先生?

四、江静波教授创作的小说《师姐》

江静波(1919-2002),福建省永定县人,在福建漳州、厦门读中学,抗战期间曾赴新加坡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1941-45年就读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后考入岭南大学研究院,在陈心陶教授指导下攻读寄生虫学并兼任助教。1948年获硕士学位,应聘为岭南大学生物系讲师,1951年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在中山大学生物系任教。


有介绍:求真求实、可敬可爱的科研人——江静波

江教授曾就读的福建协和大学是教会学校,在福州的鼓岭,有好故事:鼓岭故事和情缘——中美关系在民间

他写了一本小说《师姐》。大背景就是抗战期间沿海的大学内迁,应该是结合了岭南大学的相关背景。

图片

这部小说是让人纠结的爱情故事。

师姐(江静波) - 道客巴巴 (doc88.com) 上面有免费阅读。百度贴吧上也有:《师姐》江静波【胡亚捷吧】_百度贴吧 (baidu.com)

取材于江静波的小说《师姐》,改编成了电影《一夕是百年》。参考百度百科我简介一下剧情。

图片

抗战时期,东基大学搬迁到南方某县。学校周围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树林。
凭借叔叔关系而混进东基大学物理系读书的李涛为了不露陷,请了“师姐”容秀枝每周辅导二次功课。在师姐精心辅导下,李涛居然成了优秀学生,《物理》就考了100分!
两人日久生情、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真诚相爱。
与此同时,秀枝的同舍好友丽英也爱上了李涛,使李涛不知如何是好。容秀枝3岁丧父,14岁丧母,由其远房伯父养大,后因伯父生意亏本,把她卖给萨家抵债,遭到萨继祖奸污,这一不幸遭遇在秀枝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秀枝早想把这一切告诉李涛,但发现自己已怀孕,而这时,萨继祖也逼她离校回家,这使她异常痛苦。离校时,她请求丽英好好照顾李涛。从此,丽英对李涛更加柔情蜜意。毕业前夕,丽英自作主张请颇有权势的父亲来校主持她和李涛的婚事。李涛十分吃惊,在表叔陈主任的帮助下,藏了起来。
日本投降后,李涛留校担任助教。一天,李涛接到家信,说母亲病危,要他回去完婚。回家途中,李涛无意中碰到丽英,这时丽英已经结婚,丈夫是少校副官。丽英告诉李涛,秀枝就在这镇上教书,萨继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秀枝怀的孩子也流产了,现在一个人生活。
李涛找到日夜思念的秀枝,二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这天正是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两人互诉衷肠,发誓永远相爱。但李涛回到家后,无奈被传统的观念和孝道思想所逼,和父母包办的玉兰结婚。玉兰十分贤惠,使李涛感到婚后生活十分快乐。
李涛回校报到时,路过秀枝家。秀枝已知李涛完婚,故避不见面,让姨妈交给李涛一首诗:“三度月圆缺,月圆人不圆。同居无嫁娶,一夕是百年。中秋他日见,不负今世缘。”李涛看完诗,心情无限惆怅,返身离去。躲在暗处的秀枝望着李涛背影,泣不成声。
豆瓣的评论区里,有些有趣的评论。
1\还记得这个电影里,中秋之夜,男女主角在月光之下的蚊帐里互诉衷肠的桥段。
2\影片最后一句“这不幸的一切又能怨谁呢,让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吧”。而现在,21世纪的现在,依然不是那个时代所期望的未来。如今不再包办婚姻,却依然有各中苦楚,依然怨埋的不能是单个的人。
3\其实是先看的书,时隔二十多年再看的电影。原著叫《师姐》,作者江静波,后来才知道,江老是一位大学教授,这本书是他躺在医院病榻上完成的。本来还要写第二部的,但因为他身体原因,第二部最终没写。初读这本小说时,大概只有十来岁的,但却给当时小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开启了我对爱情的启蒙。一口气读完,直看得荡气回肠。为男女主人翁的分手伤感,也为他们的再次再聚欣喜,更为那个战乱纷飞年代里,人们的命运扼腕叹息。后来一直寻找这本书,但在书店或图书馆很少能找到。前几天一次偶然,发现这本书其实被拍成了电影,电影名字叫《一夕是百年》,主演是: 胡亚捷和剧雪。
最后附上小说的开头部分:
那是抗日战争的岁月,我侥幸到了迁往内地的东基大学读书。在大学头一年里,我最敬佩的是我的师姐。
在大学读书,哪里会有什么“师姐”?且听我道来。
我原是个地道的乡巴佬,我出生的家乡,只有一条三公尺宽,平时水不过膝的小溪和小溪两旁的十几亩田地。乡中的男人都靠挑担谋生,那就是从东边县城里的商人把货物挑到西边去;或者替西边县城里的商人把货物挑到东边去。几乎没有一家人是全年都吃白米饭,大多数的人是吃甘薯过日子。
我的家在当地算是有点名气的。因为我的祖父是前清的举人,父亲是秀才。因为这个缘故,我才被送到邻乡的一个“师范学校”读书。这间“学校”,连一个摇铃的老工人算在一起也才四个人。教师只有三人:一个是语文老师,从前由我的父亲担任,我父亲死后由另一个教过私塾的人接替;一个是数学教师,只读过大学一年级,他兼教英文;一个是理化老师,读过三年大学,仍未毕业,兼任校长。老师们经常不上课,至于学生,无论是打柴,送饭,还是下地都可以随时旷课。其实,“旷课”这个词,我直到大学时才听到。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校长兼理化老师说我有“天才”,主张我去考大学。他还不知从哪里给我弄到一张伪造的高中毕业证明书,劝我母亲打发我到内地考大学,因为那时大学都迁到内地。
我不知要怎样才能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所以不敢去考,只觉得辜负了老师的一片好心。
时来运转! 正如我妈常说的:“好人自有贵人扶”。有一日,家中来了一位表叔。我称呼他是表叔,只因他的祖母是我父亲的姑婆。我乡里的人都知道我这个太姑婆嫁到富裕的人家后,还十分爱娘家,她常坐在婆家门口,看到有娘家的人挑东西经过她家门,不论是谁,都要把他请到家中喝杯茶。若客人不进门,太姑婆也要茶端出来让他喝了才走。也许这个缘故,表叔对我们这些穷乡僻壤的亲戚还有点印象,再加上他和我父亲相识,听说还找我父亲帮他写过状子,两人有了交情,所以他从外地回来,一听说我父亲去世,就来我家慰问我妈。
表叔听到校长对我的夸奖,又看到他为我弄到的伪造的毕业文凭,满怀信心地对我母亲说:“表嫂,明天八月叫李涛到东基大学找我,我负责让他进大学读书。”我母亲和我都大喜过望!
次年八月初,我母亲果然打点我上路,进了内迁的东基大学。
一到大学就在表叔家里看见表叔,表婶,还有一个在外地工作回家探亲的表哥和一个字中学读书的表弟。那时我才知道我表叔是大学里的注册主任。
注册主任官虽不大,权却很大。我在表叔家里住了不到一个月,新生录取榜发表了,我居然榜上有名,而且排在很前面,是第三行的第一名。我当初以为表叔可以随意把名字加上去的。其实不然,表叔是把落第的考卷的人名改成“李涛”,再把各科分数都改过,于是我便被录取了。听说这些考卷要保留一年备查,一年之后销毁。所以一年之内,露馅的危险是存在的。表叔怕我数理的基础太差,被老师识破,所以第一年要求我必须成绩跟得上。为此他便约了四年级高材生容秀枝为我作辅导,并要我叫她做“师姐”。这个秘密,除师姐和表叔一家之外,谁也不知道。
秀枝虽是我的“师姐”,却和我是同年生的,都是属鸡。我生在年头,她生在年尾,所以论年纪我应是师兄了。但按规矩我仍是师弟,师姐师弟是不能年龄论的。
师姐每星期辅导我两个晚上。怎么能保密呢?原来我表叔家住在大图书馆的地下一个角落里。他家从门进去有一厅,一个厨房常兼作饭厅,两个卧室,一个书房。书房在最后一间,也就是我的临时卧室兼书房了。我这个卧室没有窗口,只有一条扶梯可通到二楼最后一间书库的一个角落。在二楼的梯口有一块约1.5平方米的木板覆盖着。这块木板的一边上下两面都有同样的铁把手环。揭开铁把手环就可以露出扶梯。听说这间图书馆原来是清朝的总督府。这个沟通楼上楼下的机关是很久以前设计的,和这座大楼一样古老。但除我表叔外极少有人知道。因为那块盖板上放着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原是供老师和四年级生阅览时用的。不过极少有人到这个黑暗的角落来阅览,所以连图书馆管理员都不知桌椅[敏感词]有盖板这道机关。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最牛博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